近年来,北京市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实施文化创新、科技创新“双轮驱动”发展战略,文化产业成为首都重要的支柱性产业。其中,北京CBD—定福庄一带是首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承载区,该区域国际资源丰富、商务氛围浓厚、消费市场活跃、资本市场发达、高端人才聚集,是全国首个规模以上文化创意企业年收入超过千亿元的文化产业功能区。
品牌企业加快聚集。实验区市场吸引力日益凸显,聚集了万达院线、宣亚国际等52家上市文创企业,掌阅科技、优客工场、微票儿、乐视影业等一批“独角兽”企业和9家国家级众创空间。目前,国家文创实验区核心区范围内已聚集了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凤凰卫视、万达文化、恒大文化、苏宁文化、腾讯影业、新浪动漫、恒美广告、亚马逊卓越、爱上电视、途牛旅游、蓝色光标、掌阅科技、时尚集团等一批知名品牌文化企业,成为中国文化传媒类企业最集聚的区域。
产业规模持续壮大。截至2017年12月底,文创实验区登记注册文化企业达到37601家,新增注册资本金5000万元以上220家,1亿元以上72家,注册资本金合计213.1亿元。2017年,文创实验区规模以上文创企业实现收入1501.9亿元,占全区文创产业总收入46.9%。
重点项目加快推进。通过工业厂房改造、传统商业空间转型、有形市场腾退、集体产业发展“高精尖”等方式,陆续引导转型升级了莱锦文化创意园、齿轮场品牌创业文化园、北京电影学院文创园、铭基国际创意公园、塞隆国际文化产业园、华膳园国际传媒产业园、金田影视产业园等文化创意园区。目前,实验区内已有50余家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形成了错位、协同、融合的发展格局。
文化政策逐步落地。2015年4月,实验区被纳入北京市委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一区(县)一试点”改革试点范围。2015年9月,被列入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范围。2016年5月,被授予北京市服务贸易示范基地(第一批)称号。2016年6月,实验区被确定为北京市允许外商投资者独资设立演出经纪机构特定区域试点之一。2016年8月,实验区被授予“全国文化行业信用等级评价试点”资质。
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搭建七大公共平台“培植”文创产业发展生态。一是行政审批服务平台。在国家文创实验区设立CBD、双桥两个企业登记服务站。二是文化金融服务平台。成立全国首个文化企业信用促进会;与北京股权交易中心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建“文创四板”;加大对“蜂鸟企业”扶优扶强力度。三是要素服务平台。全国首个国家级版权监测中心平台、全国首个国家版权创新基地、北京市首家文创产业知识产权保护服务分中心、北京文化产权交易中心影视产权交易平台、北京版权保护中心等多个平台项目成功落户。四是宣传服务平台。通过国家文创实验区高端峰会、中国网博会、北京文博会、“智汇三三”、“精准服务促发展”等品牌活动,提升影响力。五是信息服务平台。搭建网站、微信群、移动APP、文化企业大数据系统等信息化服务体系。六是高端人才服务平台。依托朝阳区“凤凰计划”、高端商务人才政策、10项外籍人才出入境新政等,打造文化产业高端人才集聚区。七是协同发展平台。发起成立京津冀文化产业园区(企业)联盟;引导国安创客、北京齿轮场等企业在天津、河北等地拓展品牌运营;与天津国家动漫产业综合示范园开展战略合作;筹建京津冀文化产业协同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