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多年的培育,国家文创实验区数字文化产业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新动能。去年,国家文创实验区数字文化产业实现收入485.4亿元,占实验区规模以上文化产业收入的32.5%;今年1至6月实现收入250.7亿元,同比增长近三成。
国家文创实验区一直致力于培育新模式新业态,着力培育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深入推进文化科技融合发展,强化科技文化相互赋能,积极推动文化产业升级发展。2020年北京市出台《关于加快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核心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围绕创新体制机制、构建高质量文化生态等形成18条政策举措,有利于发挥“试验田”作用,服务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和文化产业的创新格局。此外,国家文创实验区出台实施促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30条”等一系列政策,促进了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高新技术在文化领域的创新应用,培育壮大了网络新视听、数字文旅、数字音乐、数字出版等文化新业态;率先制定出台了北京市首个《文化创意企业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指南》,“指南”针对文创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对区域内文化企业争取科技政策支持提供了重要路径。目前,区域内已有300余家文化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成为驱动区域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的重要引擎。
国家文创实验区坚持不断“解锁”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新场景,主动把握新技术、新产业、新潮流变革趋势,紧抓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机遇,深入实施“文化+”战略,实施了培育龙头企业的“蜂鸟计划”助飞行动,五批次共认定923家“蜂鸟企业”,引进了国家级5G新媒体平台企业央视频,培育了掌阅科技、爱上电视等一批数字文化龙头企业,使实验区的创意氛围和文化活力得到不断提升。国家文创实验区还深入实施“园区品质提升行动”,涌现出了网络新视听、数字文旅、数字音乐、数字出版等文化新业态,“文化+科技”已成为园区发展新趋势。
“随着以互联网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一代技术与文化产业的融合逐步加深,文化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将不断涌现,这为文化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国家文创实验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国家文创实验区将继续紧抓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高新技术发展机遇,积极构建以文化传媒、数字内容、电竞游戏等为支撑的高端产业体系,大力引进基于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的移动新媒体、数字文化产业等新兴产业,打造全国数字文化产业重要承载区,助力北京市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引领全国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文/记者:马宇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