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android
ios
22 09-13

文创实验区示范引领全国文化产业创新发展

3216
来源:朝阳报       刊登时间:2022-09-13

        近年来,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充分发挥先行先试示范带动作用,围绕文化产业的体制机制、政策环境、市场体系、金融服务、人才培养、发展模式六个方面,积极构建文化产业领域全面改革创新体系,形成了一套可复制、能推广的发展经验,文化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效能显著增强,引领全国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作用显著显现。

        2021年,国家文创实验区规模以上文化产业单位实现收入1492.9亿元,同比增长42.6%,占全区的52%,成为全国首个超过千亿元的文化产业功能区。截至目前,国家文创实验区登记注册文化企业达5.08万家,其中规模以上文化产业单位1389家,发展态势强劲。

        先行先试  种好政策创新发展“试验田”

        国家文创实验区充分发挥政策“试验田”优势,积极构建文化产业领域全面改革创新体系,政策环境不断优化,形成先行先试、集成创新的政策体系。

        在《文化和旅游部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十四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中,将实验区列入重点发展区域,鼓励实验区积极探索政策创新,集聚发展数字文化产业,辐射带动区域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2020年北京市出台《关于加快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核心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成为北京市级层面首次针对全市文化产业发展重点区域单独出台的综合性文件。区级层面,实验区主动加大政策创新力度,先后制定出台了促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15条”“政策50条”“政策30条”,每年安排专项引导资金,支持一批优质企业(项目),营造了良好的发展氛围。

        依托实验区文化双向交流窗口的优势,实验区积极落实“两区”开放政策,率先落地“外商独资设立演出经纪机构”等5项政策,成功引进索尼音乐、日本爱贝克思等知名外资文化公司落户。实验区还在中国出版基地设立游戏出版服务窗口,打造游戏审批服务的“绿色通道”。

        2021年9月,朝阳区被认定为第二批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在实验区的示范带动下,2021年朝阳区重点文化企业进出口总额达17.17亿美元,2022年1至7月进出口总额8.2亿美元,文化出口额年均增速8%左右。发布的全国首个反映区域文化产业带发展情况的综合指数——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指数,全面科学反映实验区发展状态和趋势,打造了对文化产业及文化产业园区发展进行动态监测和量化考核的“国家文创实验区模式”。

        文化+科技  新业态新消费释放新动能

        近年来,国家文创实验区紧抓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机遇,深入实施“文化+”战略,促进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高新技术在文化领域的创新应用,积极构建以文化传媒、数字内容、文化贸易等为支撑的高端产业体系。

        实验区实施了培育龙头企业的“蜂鸟计划”和重点企业“服务包”制度,出台全市首个《文化创意企业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指南》,以及促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系列专项政策,重点加大对文化科技新业态、文化新消费的支持力度,重点扶持网络新视听、数字广告、数字出版、网游电竞、数字文旅等数字文化新业态发展,不断优化数字文化供给,拓展数字文化应用场景,全面激发文化产业内生动力。

        随着国家文创实验区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优质企业纷至沓来。

        全国首个5G新媒体企业央视频在国家文创实验区落户,掌阅科技、罗辑思维等一批数字文化上市企业、独角兽企业在实验区集聚发展。此外,在数字化发展趋势下,文创实验区鼓励支持园区依托文化聚集优势,综合运用大数据、VR、8K高清等新技术,培育发展数字、时尚文化消费,转型升级为以数字文化、电商直播、网游电竞、时尚消费等为主要特色的新型文化产业园区,不断激发文化消费活力。

        2021年,国家文创实验区数字文化产业实现收入485.4亿元,占实验区规模以上文化产业收入的32.5%。2022年1至6月实现收入250.7亿元,同比增长28.8%,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共建共赢 打造京津冀文化协同共同体

        9月1日,“魅力京津冀·2022”文旅产业赋能乡村振兴交流对接会在朝阳举办,以“峰会研讨+项目推介+精准对接”的方式,聚焦创意设计、演艺行业、工艺美术、数字文化、文旅消费5个产业方向展开讨论。活动由中国文化产业协会、国家文创实验区管委会共同举办,旨在加强京津冀三地政府部门间协同,帮助地方文旅产业发展及解决痛点问题,让文旅产业成为带动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近年来,国家文创实验区充分发挥全国文化中心核心区的示范引领作用,主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牵头发起成立全国首个京津冀文化产业协同发展中心、全国首个老旧厂房协同发展联盟和全国首个国际文化产业园区联盟,形成联动京津冀、全国性和国际性的协同发展机制。

        为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实验区以京津冀文化产业协同发展中心为主要平台载体,积极搭建线上与线下平台,重点开展展览展示、智库服务等活动120余场,创新打造的“魅力京津冀”活动成为促进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的一张靓丽名片。已经促成京津冀文旅合作项目381项,累计促成产业项目投资金额超过40亿元。

        下一步,国家文创实验区将继续深入实施“文化+”战略,持续深化文化领域改革创新,深化文化科技融合,增强文化赋能城市发展功能,加快发展数字文化新业态、文化消费新模式。同时,积极打造以数字内容、文化传媒、文化贸易、创意设计等为支撑的高端产业体系,为全国文化产业创新发展进一步探索经验、作出示范。( 记者 张慧娇